Thursday, October 6, 2011

寫在法鼓山禪一後


禪修這個詞,在我大學時來說應該是“痛苦”兩個字來形容,雖然還是有斷斷續續地去課程時一定要坐,真是聞“坐”色變…… 雖然每次都鼓勵自己說給自己一個機會突破。心裡一直對禪修有根刺兒,怎麼坐也坐不好,也沒有再繼續坐了……

直到2008年,再從台灣一位法師口中分享到禪修的經驗,也試著依著法師零零碎碎的教導,自己也體驗了一些…… 法師所教導的方法(vipassana,內觀/智慧禪)和之前的不一樣,從名色法當中去體驗,當中有非常多的經驗是以前沒有的。從中也確定了一些佛陀所言非虛,而且最令我深刻的是“法”是要親身體驗的,而且是可以親證的。

今年9月有幸邀請法鼓山的法師來帶領有系統性的禪修課程,也體驗了一天的禪修營。理論課時,理解了整套方法及注意的事項,發覺其實無論是北傳所流行的止禪或者南傳佛教的觀禪都是趨向解脫的,但是難免在其入門方法及所緣上有些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其大方向還是一致的。

所以當我禪一時,我的心在休息,完全沒有把所緣放到鼻端,去體驗呼吸,但是心在休息的狀態依然還是輕鬆的而且我還蠻樂在其中。學習了兩個方法後,我找到了我想要的方法,而且也和台灣法師分享了這段經驗,他還說難怪我會有這般的經歷,因為已學習了通過名色來觀照苦集滅道的人較難喜歡上其他的法門。或許因為少了定禪的訓練,所以在觀禪的定力還是欠缺了,所以應該還是要在上面努力。

後記:禪修讓我更加了解為什麼佛陀要講三十七道品,以前考佛學考試時只有埋頭苦

背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及八聖道,原來要趨向解脫是這

些條件都具足。所以學佛固然參加課程重要,但還是依然要有把理論實踐,體驗佛法

這樣落實在生活上才更加容易,和人分享的那份感動更加地容易觸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