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30, 2011

习教周记2

第二个星期的习教又结束了,这个星期我可以认得每个学生而且也大约了解每个人的性格等。我每天早上在铃声还未响时,都到班上和同学聊天,看看他们的学习进展和遇到的问题,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多分钟,但班上学生都与我“混”的很不错。依我而言,或许是我一直以来都是有办活动的背景,对于这些是比较容易上手,但在教课方面还是属于瞎子摸象一样,一步一脚印地去发掘什么方法才是适合学生及符合他们的学习程度的。与学生建立起感情,让学生了解老师是我现阶段正在尝试的方法,是否可以通过这层关系,来让学生对老师有信心。同时,也影响学生自发学习及在班上表现可以更加地积极参与。但在这个想法上,我面对了矛盾是因为如果我和学生的关系已经太过亲密,会不会弄巧反拙地让他们不再尊敬我这位老师而把我当成朋友?我应该往这个方向再想或者拿捏得精准点,还是我应该在班上就与学生保持距离而在私底下就和学生保持朋友关系,但是这样的表现不会让学生错乱吗?

上个星期因为有几个学生没有交功课,所以我就尝试去了解到底为何学生没有完成的原因。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及劝告,学生都陆陆续续把功课交上了。有一个学生是让我感到感动及成功的是一个来自较贫困家庭的男孩——志远,因为上课回家后需要帮忙家里所以功课常常没有做。一开始我也是每个早上到班上“追杀”那些还没有交功课的学生,他是其中一个常常见到我就躲到一边,眼神不敢直视我的。一天,我向他了解了家里的情况,我用鼓励的方式及激将法让他了解做功课的重要性及上学的目的。(虽然我不知道他到底懂还是不懂)下课时,我都到学校食堂走走和学生聊天,他一看到我就伸手交上生字的功课,当时我是很开心但是也讲了他为什么在其他时间做其他的功课,没有专心上课。但我觉得这是他的诚意,我被感动了,虽然这是一个不怎么样的东西但是对于我来说,至少我知道这个孩子是可以被教导的,只要他愿意。所以隔天,我就在班上同学嘉奖了这个同学也勉励其他人也应该像他一样。

这个星期第一天上数学课,教的对象是隔壁五红班。我一开始策划教学内容及活动因为不了解他们的程度就贪心地什么都想教给他们。一切都已化成失望,因为这般的学生比起五青班的学习程度是较慢及态度欠佳的一班。所以我还在摸索方法及尽量提起他们的兴趣,因为数学如果比起其他科目,我们的刻板印象都是沉闷一直要背乘法表,做练习才有办法掌握的,所以我要努力克服这一点。

习教周记1

第一个星期的教学过去了,我负责的班级是五红班,班上有14位男生,9位女生,其中两位男生是异族同学。星期一就开始上课,经过一轮的介绍后大约了解这班学生的问题。大家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喜爱为同学们取花名,所以就花了一点时间整顿学生的纪律。基本上,这班的那学生都较差,除了几位是属于中上的。至于9个女学生的程度都蛮平均,学习气氛基本上都算不错。在我的角度来看,男生还是属于爱玩及基础不好导致他们有被遗弃的感觉。这是因为有一次我在让他们自己分组时发现的,有一组的男同学很明显是被其他人遗弃的,而且在他们当中有一位还向我诉苦说他们那组的同学都没办法完成老师要求他们讨论的功课。顿时,我被他的语气惊醒我没有好好照顾到他们,我立刻向他解释及答应下次一定会平均分配小组组员,不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这些后进的学生是需要被鼓励及关怀的,因为我觉得虽然他们的功课不好但是至少也要让他们在品格方面是高尚的。因为功课还可以慢慢地学习,品格的熏陶是需要长时期的培养及提醒的。正因为这样在我进入班上特别注意这一点,无论是在学生请安时,听课时,遇到老师时还是回答问题时都要注意礼貌。一切老师要求学生做的,老师都必须要身体力行的去做,让学生有个好榜样学习。所以,我就会先向学生、老师、校长道早安,我秉持着言教的力量可能很广,但是身教的力量更深来鞭策自己在用身体力行来教导学生。

除此之外,班上同学敌对的情况也相当明显。因为还未真正的了解情况,所以期望在下个星期可以留意观察或者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中可以了解详情。在教学方面,自觉得还可以胜任与学生的感情是非常地融洽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保持距离及有鲜明的立场,做个赏罚分明的老师。

Thursday, January 20, 2011

good or bad, who know?的故事

话说,有位国王的手指细菌感染,所以到御医那里去治疗。
御医看了 看后,向国王说他的手指必须截肢才能治愈。
国王听后,紧张的追问御医说我的手指截肢后,会怎样?
御医只回答:good or bad , who know?
国王很不服气但是还是把手指给截肢了。
截了肢后的国王,又追问御医说我的手指已经截肢了,会怎样?
御医还是回答:good or bad , who know?
国王生气了,下令把御医给关到牢里了。
国王再次问御医:我的手指已经截肢了,会怎样?
御医还是回答:good or bad , who know?
国王御医没辙了,所以决定离开牢房,独自到森林打猎。
这时,来了一群饥饿的食人族。
他们把国王给抓了,打算把国王给吃了。
当他们要吃国王时,食人族发现国王原来是个不健全的人因为国王没有手指。
然而,这群食人族只吃健全的人,所以把国王放了。
国王回到宫里,赶紧的到牢房感谢御医。
他终于明白,御医说的good or bad , who know?
同样的,国王问御医说:我把你关在牢里,你觉得怎样?
御医还是回答:good or bad , who know?
御医如果当初没被关在牢里,而跟随国王到森林打猎,也许反过来今天被吃的是御医。

Tuesday, January 18, 2011

「佛陀教我們應該相信誰?」

[一問一智慧] 佛使比丘

假如有人問你這個問題,那麼你可以在《噶拉瑪經》(Kalama Sutta)裡找到佛陀所說的答案──要相信親自所「看清楚」的是什麼【譯註一】。現在我們有必要了解「看清楚」的意義,「看清楚」意思是不需推論、思索、假設,如同我們將眼前的物體看清楚一樣,只要這樣做,就有效果了,這就是「看清楚」的定義,它不需要依靠任何推論或假設

佛教教導我們除非已親自「看清楚」,否則不要相信任何人、任何事。我們可以由下面的問題知道這個定義,為什麼不要相信三藏經典(Tipitaka)、不要相信導師、不要相信研究報告或傳說、不要相信常識、不要相信邏輯推理?這是幫助我們建立正見的原則,因為所有盲目的相信是迷信,例如我們翻開三藏經典,閱讀了幾頁,沒有經過思考,沒有經過試驗,沒有經過任何評論,便相信它,那就是對三藏經典的迷信,這是佛陀所喝止的。

「相信導師」是指盲目地相信導師的每一句話,而沒有經過思考、試驗,親自去「看清楚」,這就是所謂的「相信導師」。

以此類推,「相信邏輯推理」是指學習使用前提,或熟練地運用前提作正確的推理,並且從這前提推論出結論。但這還是不夠的,也不可倚賴這類的推論。

請聽清楚這一點:以上的說法不是禁止我們去閱讀三藏經典,去向導師求教,去聽研究報告和傳說,或去運用邏輯性的推理。它的意思是:雖然我們會閱讀、會聽,但不要輕易接受以這些方式所提供的一切訊息,除非我們已經深入地探討、思惟它,而有所領悟,直到親自「看清楚」它真的是如此為止

舉例來說,佛陀教導貪、瞋、癡是引起痛苦的原因假如我們自己不熟悉貪、瞋、癡,就不能相信這個說法如果我們相信,那就是迷信。但是當我們親自體驗貪、瞋、癡是怎麼一回事──當它在心中生起,我們就會像被火燒灼一樣地痛苦,這就是所謂親自「看清楚」的「相信」

在三藏經典中,不論佛陀教導什麼,當讀到或聽到時,我們必須要研究、思考,直到「看清楚」為止。假如我們還沒有「看清楚」,就勢必會重新回到推論,如果這樣,則不妨暫時放下,先相信和踐行已「看清楚」的部分,那就足夠了。不必害怕,逐漸地,我們就會愈來愈相信,且愈看愈清楚,這是佛陀所說非常盛行的《噶拉瑪經》教法。

如果你需要對外國人演講,請務必正確地解釋「不要相信」這句話,假如你解釋錯誤,就是冒犯了佛陀。不可相信三藏經典,不可相信他是導師,不可相信研究報告或傳說,不可相信邏輯,隱藏其中的深義,我們必須去發現它

立即相信就是迷信,佛陀曾如此堅定而明確地喝止,甚至縱使是如來所說的也不要相信,必須經過思考、試驗,直到「看清楚」時,我們才可相信。立即相信就是迷信,「看清楚」後再相信才是正信,這是佛教徒的「相信」。不要愚蠢地相信人、經典、推測或推論,而是要相信親自所「看清楚」的是什麼,這就是佛教所說的正信,身為佛教徒的我們也要這樣相信。

【譯註一】在《噶拉瑪經》(Kalama Sutta)裡佛陀說:「不可因為口口相傳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轟動一時,流傳廣遠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引經據典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合乎邏輯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引證常識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符合先入為主的觀念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不可因為他是導師就信以為真。」

Sunday, January 9, 2011

真、善、美、慧

『真』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們都活在一個看似這樣的一個空間裡面,看時覺得它是真的,但認真看它有覺得它好想假的喔!這麼多的變化,隨順著當時的條件更改了人們對它的想法,但是在這麼多的變化當中,我們依然是跟隨着它的變化,在過程中起了種種心:貪心、懊悔的心、憎恨的心、無奈的心等等。或許我們有沒有看到其實它的變化也只是這個世界的『真』?『真』或許可以用“真理”、“軌則”來詮釋,這個真理對於宗教來說當然是從他們的先知或者偉人處獲得,但是世間依然還是有它一定的『真』。比如說:牛頓發現的【地心吸引力法則】,這個就是『真』。無論我們去到世界那個角落這個法則依然是存在。另外,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這個是一個不變的法則,但法則裡還是存在着另外一個『真』- 就是【無常性】、【無自性】。

『善』

“人之初,性本善”,討論着人性的本質是什麼?是否如基督教所說的我們都有原罪?需要受洗,成為神的孩子才有辦法從這原罪之身脫離,來到天父的身邊?在佛教的觀點來看,每個人都是帶著自身的業來到這個世界,而由引業、滿業成就了我們這個色身。佛教的業報因果觀是:每個造作都帶來其果報,但在受報的時候是需要靠著不同的條件(主要條件及次要條件)的組成。“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善與惡並沒有所謂的灰色地帶,善帶來善的果報,惡帶來惡的果報,如:善意的謊言。看起來好像是善意的舉動,但是深層來看謊言就是謊言,無需為它冠上華麗的名堂。會不會很多時候,說如此類的善意謊言其實也是明哲保身的其中一個方法,好讓自己內心好過一點而已,或者是自以為非常了解當事人的想法,所以做了這樣的舉動,其實我們都不懂得他的心情。所以,善意的謊言背後種種的理由都驅使了我們濫用它,或許應該像世尊一樣說『實語』。但是,如果我們真的說了善意的謊言,是需要為我們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哪怕有一天真相大白。

『美』

蒋勋《感觉十书》:美,真正的美,不会使人自大骄傲,真正的美,使人谦逊!

如果我们的时间都被其他事情塞满了,我们还有时间给美吗?如果我们的心灵没有空间,那我们还了解美吗?美,是個很主觀的概念,如藝術家的美很多時候只吸引到某些和他擁有相同看法的人而已,但如莊子所說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從大自然裡面提取了很多的例子,無論是一根小草它背後的故事依然還是讓人欽佩。另,蘇軾在《于潛僧綠筠軒》裡也談到對居家的高品質要求: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人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現在的我們是不是依然追求着外表的華麗,而遺忘了其實其本質就是好看,俗語說得好:自然就是美,應該也是這個意思吧!太過華麗的外表,可能會掩蓋了原本的美,反而顯得俗氣。在發慈心的過程當中及過後,都發覺世界真的美,但是這個『美』還是屬於色法,都還有它的四大變異,還是一樣會改變。

『慧』

『慧』這個字或許可以用『智慧』來表達,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經驗,反而是從正知正念從產生的。我們不知道它幾時產生,因為它是通過體驗到『法』而遠離了煩惱。『慧』的產生是建立於認真的持戒清淨,保持正念正知,在過程中如實的體驗,從名色的變化直到領悟『真理』。綜合了以上『真』、『善』、『美』的練習,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可以體證到『慧』。

結語:

真、善、美、慧可以從世間的角度切入來看,或者從出世間的角度來看。如從入世來看,或許秉持着這四樣“觀念”可以打造一個安詳的社會,出世的話這應該是邁向解脫的道路。

Saturday, January 8, 2011

走路

提起提起 伸出去伸出去 放下放下

再提起提起 再伸出去伸出去 再放下放下

腳尖提起提起 腳板伸出去伸出去 腳跟放下放下

腳尖再提起提起 腳板再伸出去伸出去 腳跟再放下放下

腳跟提起提起 腳板伸出去伸出去 腳尖放下放下

腳跟再提起提起 腳板再伸出去伸出去 腳尖再放下放下

升起來升起來 看著它看著它 消失了消失了

再升起來升起來 再看著它看著它 再消失了消失了

心念升起來升起來 看著它看著它 它消失了消失了

心念再升起來升起來 再看著它看著它 它再消失了消失了


後記:很多時候沒有認真的看我們自己是怎樣走路,是腳跟先放下還是腳尖先放下?是粗糙的心在走呢,還是有正念的心在走?(寫於09/01/11,認真走路後)

Friday, January 7, 2011

《制造耶稣》之读后感

巴特。叶而曼教授,一位世界知名的新约圣经学者,从福音派的基督徒到不可知论的信仰者。在他的书里面的一个段落:“我越是研究,就越发现阅读一份文本必然包含着对文本的诠释。在我进行研究之初,我对阅读保持着一份单纯的观点:阅读一本文本的目的,就只是让文本【为自己说话】,并去发掘当中字句所包含的意义。事实上,我后来才了解到,意义并不是内在的,而文本并不会为自己说话。如果文本真能为自己说话,那么每个人只要真诚且坦率地阅读文本,对于文本所说的都会得出现相同意见。”他抽丝剥茧的求真(通过经文鉴别)还原历史真相,让基督教更靠近人性的一面,所以他才从一个『纯信仰』者变成不可知论者。

看完整本《制造耶稣》后,更加清楚地了解犹太教及基督教的渊源及很多我外人不知道的基督教及犹太人冲突的发生。原本是一家人(耶稣是犹太人,一样奉行摩西律法),直到耶稣被犹太人出卖被罗马人钉在十字架上后的事迹后及其他福音书的出版,这些过程都被叙述得非常详尽。书中也点出了『三一论』(圣父、圣子及圣灵一体)的由来是后期教徒们都对基督是人或神的主张所演变出来交代三体在不同的时段介入人类的历史进行救赎。

无疑的作者精辟的分析及他在经文鉴别的丰富经验用了七个章节:基督宗教《圣经》的开始、早期基督宗教作品的抄写者、《新约》的经文:版本及抄本的差异、探索原始经文:方法与发现、关系重大的经文、出于神学动机的经文更动及经文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让读者更加地亲近基督教圣经的文本。书内有引述很多版本的《新约》圣经经文与它与早期的抄本有何异处,然后作者再通过“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缜密态度下做出他专业的说明及判断。

看完整本著作后,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无论我们在讨论圣经是否是完全是神的话语而不能被质疑的,还是怀疑基督的神性。因为经文文本与翻译的不一样,抄写者会在抄写时添加自己的意见或者删除他认为不合乎他自己的信仰的经文,所以如果我们只是去相信所谓的圣经是准确无误的或者是错漏百出都出自於个人主观的想法。

我觉得倒不如回到原点,到底这个宗教只是让我们去研究它呢还是信仰?依我而言,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关于这个宗教的好?虽然我不是祂的教徒,但是我是可以接受在他们(基督徒)的观念。无论他们怎么说他们的神有多伟大,我都可以接受毕竟在他们的观念上,祂是至高无上且无可置疑的。

另外,与其研究不如亲自去实践祂的道理,因为唯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才有办法去证实到底可不可以起『信』。在佛经上,依然是一样的。流传下来的法,是需要实践的,而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我觉得有一样是佛教与基督教对于『流传的法』有着不一样的态度,正统基督教徒认为圣经里面的内容就犹如神向祂的子民宣说的真理,补课质疑的,但佛陀反而提出要“闻、思、修”,依据kalama sutta里面的内容,佛陀还鼓励我们质疑他对我们说的法。我觉得在这个方面佛陀是比较开放及开明的。另外,佛陀也鼓励我们去实践,从身心的变化去寻找宇宙的真理,而不是直接说这就是真理,反而是要我们自己去亲证。

Wednesday, January 5, 2011

禅修的正见

甚么是禅修的正确态度?

  1. 禅修是轻松地接收及观察所发生的任何东西,无论它们是愉快或不愉快的。
  2. 禅修是以觉知及了解的心去观察及耐心地守候。禅修不是尝试去经验一些你读到或曾听闻的东西。
  3. 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现在。
    不要沉缅于有关过往的思想中,亦不要迷失在有关将来的思想里。
  4. 在禅修时,身与心都应该是舒适的。
  5. 如果你的身心产生倦意,表示你的修习可能出错,这个时候你要检查一下你的禅修方法。
  6. 为甚么你在禅修时会过份着意?
    你是否想要甚么东西?你是否希望甚么东西发生?你是否希望甚么东西停止发生?
    好好去检查一下以上其中一项心态有否存在。
  7. 禅修的心应该是轻松及平和的,当心绷紧时会使你难以修习。
  8. 不应太过集中,不要作出控制。不要强迫或约束你自己。
  9. 不要尝试去营造甚么,亦不要排拒正在发生的东西,只是觉知便是。
  10. 尝试去营造东西是「贪」的表现。
    排拒正在发生的东西是「瞋」的表现。
    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事物或事物经已停止发生是「痴」(无明)的表现。
  11. 只有这颗观察的心达到没有贪、瞋、及焦虑的时候,你才是真正在禅修。
  12. 不要有任何期盼,不要渴求任何东西,不要担忧。
    因为如果有以上心态的话,你都难以禅修。
  13. 你不要尝试去令事情如你所想地发生。你只是尝试去知道事情如其本然地发生便是。
  14. 心正在做甚么呢?在思惟?在觉知?
  15. 现时心在何处呢?在内?在外?
  16. 那守望或观察的心在适当地觉知或它只是表面地觉知?
  17. 不要抱着一个想要甚么东西或想甚么东西发生的心去修习,结果只有使你十分疲倦。
  18. 你必须对好的及不好的经验都接受及看守着它们。
    你是否只想要那些好的经验?
    你是否甚至连最微细的不愉快经验也不想要?
    这是否合理呢?
    佛法是否这样子的?
  19. 你一定要重复检查你以何种态度禅修。一个轻快自在的心境会使你有好的禅修,你有否正确的禅修态度呢?
  20. 不要感觉被思惟的心所骚扰,你不是在修习防止思惟,正确的是去认知每一思想的升起。
  21. 不要排拒任何引起你注意的东西。要去知道因这东西而引起的不善念,持续去检视这不善念。
  22. 用甚么作为觉知的对象是不重要,最重要是背后那颗观察心在持续觉知。如果以正确的态度去做觉察,那便任何对象都是正确的禅修对象。
  23. 只是当你有信心时,精进才会升起。
    只是当你有精进时,正念才会持续不断。
    只有当正念不断时,专注才会建立起来。
    只有当专注建立了,你才能开始对事物如实了知。
    只有当你开始如实了知事物时,信心亦会进一步增强。

箭喻經

中阿含例品[ūa) Māluya sutta. [No. 94]" mod="~M. 63. (Cūa) Māluya sutta.,[No. 94]">7]箭喻經第十[8](第五後誦)" v040="">(第五後誦)

[0804a23] 我聞如是。

[0804a23]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0804a24] 爾時。尊者[ālukyaputta." mod="鬘童子~Mālukyaputta.">9]鬘童子獨安[10]處。[11]思惟。心作是念。所謂此見。世尊捨置除不盡通說。謂世有常。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我不欲此。我不忍此。我不可此。若世尊為我一向說世有常者。我從彼學梵行。若世尊不為我一向說世有常者。我當難詰彼。捨之而去。如是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若世尊為我一向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言者。我從彼學梵行。若世尊不為我一向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言者。我當難詰彼。捨之而去。

[0804b09] 於是。尊者鬘童子則於晡時。從[*]燕坐起。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坐一面。白曰。世尊。我今獨安[]處。[*]燕坐思惟。心作是念。所謂此見。世尊捨置除。不盡通說。謂世有常。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我不欲此。我不忍此。我不可此。若世尊一向知世有常者。世尊。當為我說。若世尊不一向知世有常者。當直言不知也。如是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若世尊一向知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言者。世尊。當為我說。若世尊不一向知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言者。當直言不知也。

[0804b24] 世尊問曰。鬘童子。我本頗為汝如是說世有常。汝來從我學梵行耶。

[0804b26] 鬘童子答曰。不也。世尊。

[0804b26] 如是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我本頗為汝如是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言。汝來從我學梵行耶。

[0804c02] 鬘童子答曰。不也。世尊。

[0804c02] 鬘童子。汝本頗向我說。若世尊為我一向說世有常者。我當從世尊學梵行耶。

[0804c04] 鬘童子答曰。不也。世尊。

[0804c05] 如是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鬘童子。汝本頗向我說。若世尊為我一向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言者。我當從世尊學梵行耶。

[0804c10] 鬘童子答曰。不也。世尊。

[0804c10] 世尊告曰。鬘童子。我本不向汝有所說。汝本亦不向我有所說。汝愚癡人。何故虛妄誣謗我耶。

[0804c13] 於是。尊者鬘童子為世尊面訶[12]數。內懷憂慼。低頭默然。失辯無言。如有所伺。

[0804c14] 於是。世尊面訶鬘童子已。告諸比丘。若有愚癡人作如是念。若世尊不為我一向說世有常者。我不從世尊學梵行。彼愚癡人竟不得知。於其中間而命終也。如是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若有愚癡人作如是念。若世尊不為我一向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言者。我不從世尊學梵行。彼愚癡人竟不得知於其中間而命終也。

[0804c24] 猶如有人身被毒箭。因毒箭故。受極重苦。彼[13]親族憐念愍傷。為求利義饒益安隱。便求箭醫。然彼人者方作是念。未可拔箭。我應先知彼人如是姓.如是名.如是生。為長.短.麤.細。為黑.白.不黑不白。為剎利族。梵志.居士.工師族。為東方.南方.西方.[1]方耶。未可拔箭。我應先知彼弓為柘.為桑.為槻.為角耶。未可拔箭。我應先知弓[2]。[3]為是牛筋.為鹿筋.為是絲耶。未可拔箭。我應先知弓色為黑.為白.為赤.為黃耶。未可拔箭。我應先知弓弦為筋.為絲.為紵.為麻耶。未可拔箭。我應先知箭簳為木.為竹耶。未可拔箭。我應先知箭纏為是牛筋.為鹿筋.為是絲耶。未可拔箭。我應先知箭羽為[[防*鳥][票*鳥][陵*鳥]【三】,[(阿-可+(素-糸+夕))*鳥]【聖】" mod="飄[防*鳥][票*鳥][陵*鳥]【宋】【元】【明】,=[(阿-可+(素-糸+夕))*鳥]【聖】">4][防*鳥]" v060="[(阿-可+(素-糸+夕))*鳥]" v040="[票*鳥][陵*鳥]" v030="[票*鳥][陵*鳥]" v020="[票*鳥][陵*鳥]">飄[防*鳥]毛.為鵰鷲毛.為毛.為鶴毛耶。未可拔箭。我應先知箭[金*適][5]錍.為矛.為鈹刀耶。未可拔箭。我應先知作箭[金*適]師如是姓.如是名.如是生。為長.短.麤.細。為黑.白.不黑不白。為東方.西方.南方.北方耶。彼人竟不得知。於其中間而命終也。

[0805a16] 若有愚癡人作如是念。若世尊不為我一向說世有常者。我不從世尊學梵行。彼愚癡人竟不得知。於其中間而命終也。如是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若有愚癡人作如是念。若世尊不為我一向說此是真諦。餘皆虛妄言者。我不從世尊學梵行。彼愚癡人竟不得知。於其中間而命終也。

[0805a25] 世有常。因此見故。從我學梵行者。此事不然。如是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因此見故。從我學梵行者。此事不然。世有常。有此見故。不從我學梵行者。此事不然。如是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有此見故。不從我學梵行者。此事不然。

[0805b06] 世有常。無此見故。從我學梵行者。此事不然。如是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無此見故。從我學梵行者。此事不然。世有常。無此見故。從我學梵行者。此事不然。如是世無有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耶。無此見故。不從我學梵行者。此事不然。

[0805b15] 有常者。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愁慼.啼哭.憂苦.懊惱。如是此淳大苦陰生。如是世無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者。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愁慼.啼哭.憂苦.懊惱。如是此淳大苦陰生。

[0805b21] 有常。我不一向說此。以何等故。我不一向說此。此非義相應。非法相應。非梵行本。不趣智.不趣覺.不趣涅槃。是故我不一向說此。如是世無常。世有底。世無底。命即是身。為命異身異。如來終。如來不終。如來終不終。如來亦非終亦非不終。我不一向說此。以何等故。我不一向說此。此非義相應。非法相應。非梵行本。不趣智.不趣覺.不趣涅槃。是故我不一向說此也。何等法我一向說耶。此[6]我一向說。[7].苦[8].苦滅.苦滅道跡。我一向說。以何等故。我一向說此。此是義相應。是法相應。是梵行本。趣智.趣覺.趣於涅槃。是故我一向說此。是為不可說者則不說。可說者則說。當如是持。當如是學。

[0805c07]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白話版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彼時尊者摩羅鳩摩羅。獨在靜處。有是念生。謂世尊棄邪見除邪見。不記說。世間有常世間無常。世間有邊世間無邊。命是身命異身異。有如此命終。無有命終。有此無有此。無有命終。我不能忍。我所不用。我所不樂。世尊若一向記世間有常者。我當從行梵行。若世尊不一向記世間。世間有常者。論已當離去。如是世間。世間有邊。世間無有邊。命是身命異身異。有如此命終。無有命終。有此無有此。無有命終。若世尊一向記我言。真諦餘者。愚癡者。我當行梵行。若世尊不一向記。我言。真諦餘者愚癡者。我問已當離還。於是尊者摩羅鳩摩羅從下晡起。至世尊所。到已禮世尊足却坐一面。尊者摩羅鳩摩羅却坐一面已。

白世尊曰。唯世尊。我在靜處。有是念生。謂世尊棄邪見除邪見。不記說世間有常乃至無有命終。此者我不欲。我不能忍。不能樂。若世尊一向知世間有常者。世尊當記之。世尊若一向不知世間有常者。但直言我不能知。如是世間無常至無有命終。若世尊一向知。我言真諦。餘者愚癡。世尊當記之。若世尊不知。我言真諦。餘者愚癡者。直言我不能知。此摩羅鳩摩羅。我前頗向汝說。若我記世間有常。汝便從我行梵行耶。不也唯世尊。如是世間無常至無有命終。若我記。我言真諦餘者愚癡者。汝當從我行梵行耶。不也唯世尊。汝摩羅鳩摩羅前頭向我說。若世尊一向記世間有常者。我當從行梵行耶。不也唯世尊。如是世間無常至無有命終。若世尊記我言。真諦餘者愚癡者。我當從行梵行耶。不也唯世尊。此摩羅鳩摩羅。我本不向汝說。汝本不向我說。汝愚癡人。無所因而罵耶。於是尊者摩羅鳩摩羅面被世尊責。默然無言。身面汗迴其面默然無言。

彼時世尊。面責摩羅鳩摩羅已。告諸比丘。若有愚癡人。作是念。我不從世尊行梵行。要令世尊一向記世間有常。彼愚癡人不自知中間當命終。如是世間無常至無有命終。我不從世尊行梵行。要令世尊記。我言真諦餘者愚癡。彼人不自知中間命終。猶若有人身中毒箭。彼親屬慈愍之。欲令安隱。欲饒益之。求索除毒箭師。於是彼人作是念。我不除箭。要知彼人己姓是字是像是。若長若短若中。若黑若白。若剎利姓。若婆羅門姓。若居士姓。若工師姓。若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誰以箭中我。我不除毒箭。要當知彼弓。為是薩羅木。為是多羅木。為是翅羅鴦掘梨木。我不除毒箭。要當知彼筋。若牛筋。若羊筋。若氂牛筋。而用纏彼弓。我不除毒箭。要知彼弓弝為白骨耶。為黑漆耶。為赤漆耶。我不除毒箭。我要當知彼弓弦。為牛筋羊筋氂牛筋耶。我不除毒箭。要當知彼箭。為是舍羅木。為是竹耶。為是羅蛾梨木耶。我不除毒箭。要當知彼箭筋。為是牛筋羊筋氂牛筋耶。而用纏箭耶。

我不除毒箭。要當知彼毛羽。是孔雀耶。為是鶬鶴耶。為是鷲耶。取彼翅用作羽。我不除毒箭。要當知彼鐵。為是婆蹉耶。為是婆羅耶。為是那羅耶。為是伽羅鞞耶。我不除毒箭。要當知彼鐵師。姓是字是像是。若長若短若中。若黑若白。若在東方若南方若西方若北方。彼人亦不能知。於中間當命終。如是若有愚癡人作是念。我不從彼世尊行梵行。要令世尊記世間是常。彼愚癡人不自知。於中間當命終。如是世間非是常。世間有邊至無有命終。若有愚癡人作是念。我不從彼世尊行梵行。要令世尊作是記我言。真諦餘者愚癡。彼愚癡人不自知。於中間當命終世間有常。有此邪見。亦當於我行於梵行。如是世間無常至無有命終。此邪見者。亦當於我行梵行。世間有常。有此邪見。不應從我行梵行。

如是世間無常至無有命終。有此邪見。不應從我行梵行。世間有常。無此邪見。亦當從我行梵行。如是世間無常至無有命終。無此邪見者。亦當從我行梵行。世間有常。無此邪見。不應從我行梵行。如是世間無常至無有命終。無此邪見。不應從我行梵行。世間有常。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有憂慼啼哭不樂。如是此大苦陰是習。如是世間無常至無有命終。有生有老。至大苦陰是習。世間有常。此不可記。如是世間無常至無有命終。此不可記。云何不可記。此非是義。亦非法。非是梵行。不成神通。不至等道。不與涅槃相應。是故不可記。云何是我所一向記。此苦我一向記。苦習苦盡住處。我一向記。何以故。我一向記。此是義是法。得成神通。行梵行至等道與涅槃相應。是故我一向記之。所可不記者當棄彼。我所記者當持之。佛如是說。彼諸比丘聞世尊所說。歡喜而樂
(資料來源:
http://www.suttaworld.org/big5-txt/sutra/kgin/kgin01/94.htm

後記:

po上這篇 文章是因為之前老師在班上一直強調一直有個神主宰着我們,而且世界是祂造的。我覺得無論是不是祂造,就算是祂造也好,知道後又有怎樣?就像經內有十四無記(十四個)佛陀不想回答的問題,因為知道這些過後只會讓大家一直去追尋,反而忘記了應該修行解脫煩惱,如我們一直在追求這樣的答案不就本末倒置了嗎?


Tuesday, January 4, 2011

佛陀有什麼特別的教導

《一問一智慧》 佛使比丘

如果有人問起這問題,我們可以由許多不同角度來回答:

(一)首先我們可以這麼說:佛陀教導我們踐行不鬆不緊、不偏不倚的中道。一方面避免修禁慾的苦行,因為它只會帶來無謂的困擾和麻煩;另一方面也避免縱容感官的滿足,對於只愛享受感官樂趣的人,有一個相當貼切的反諷:「明天可能就要死了,好好地吃喝玩樂吧!」

相反地,中道主張不自我折磨,同時強調不耽溺在感官的滿足上。踐行中道能使生活、學習、修行和滅苦各方面都恰到好處,它可廣泛地應用在許多不同的情況,而且讓你不會誤入歧途。踐行中道與「七知」──知因、知果、知己、知節、知時、知人、知眾,是並行不悖的,「七知」讓我們懂得踐行中道。這是一種回答方式。

(二)我們也可採用另一種回答:佛陀教導「自助」(self-help)。「自助」的意思你們可能都懂,似乎不必再作解釋。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別想依賴運氣或命運,也不應該依賴天神和所謂的「上帝」,我們必須自己皈依自己,這在巴利藏經中有記載。甚至有神論者也這麼說:「上帝只幫助願意幫助自己的人」。其他的宗教裡或多或少存在著「自助」的教義,但在佛教中則要完全「自助」,例如當一個人在悲慘、迷惑的處境中,身心遭受痛苦時,他必須「自助」。佛陀說:「諸佛只指出道路,用功則需要靠自己。」換句話說,佛陀教導「自助」。我們應謹記在心!

(三)另一種回答是:佛陀教導一切都是緣起,隨因緣而改變,有其自然的法則。這種敘述很像舍利弗出家前,由一位比丘那裡所得到的答案:「佛陀教導一切事物由因生起,必須認識現象的因和現象因的息滅。」這個教義在本質上相當科學,可以說符合科學原則。佛教是主張「依法不依人」的理性宗教。

(四)還有另一種可用來實修的準則,佛陀如此教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三個在一起被稱為「別解脫教誡」(Ovada-patimokkha)意指「教誡總綱」(summary of all exhortations)。「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此不需要詮釋,但是「自淨其意」的意義就不是那麼一目瞭然了。人一旦執著任何事(甚至善事),他的心就會混亂──害怕得不到善報或擔憂善報會消失,並執取一切為「我所有」,而這一切都會招致痛苦。所以,即使已成功地避免作惡事,也作了許多善事,仍必須知道如何放下。別執著任何事為「我」或「我所有」,否則它會帶來悲慘的結果,成為沉重的負擔和痛苦,就像背負或執著某種東西,一定會感到沉重或受苦一樣。換句話說,執著善或惡和背負珍寶或岩石是一樣的,雖然珍寶很有價值,但背在肩上或放在頭上,是同樣沈重的。因此不要背著岩石,也不要背著鑽石,別把岩石或鑽石放在自己的頭上(在此意指心中)!不論善或惡都不要執著,就是所謂的「自淨其意」。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即是佛陀的教導。

(五)另外,還有一種重要的教導提醒我們:「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都是無常、變遷的,大眾應自精勤,不可放逸。」各位同學雖然還年輕,但我希望你們能仔細聆聽,佛陀的教誨適合各年齡層的人,甚至不分性別,這是各位必須要明白的。希望大家不要放逸,所謂「不放逸」就是不與因緣假合的事物遊戲,而沈迷其中,不然它將會咬你、打你,把你綁得緊緊的,你會不由自主地痛哭一場,甚至可能自殺而白白送掉生命。


總結上面各種不同的回答方式,若有人問:「佛陀有那些特別的教導?」我們可以有下列的答案:

他教導踐行中道;

他教導自助;

他教導正確認識因果法──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集世間。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它的因,才能獲取想得到的結果;

他教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實修原則;

他提醒我們: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都是無常、變遷的,應自精勤,不可放逸!

這個問題有這幾種不同的回答方式,若有人問起佛陀教導什麼,可任選其中一種回答。

Sunday, January 2, 2011

續禪談

這次又有機會親近善士,不過讓我覺得慚愧的是自己沒有進步而感覺愧對教導的老師。我也如實的想老師報告,老師也肯定了我讓我再次從心(新)出發。禪修是一個需要老實、如實的向老師報告(小參),這樣一來老師可以知道我們的狀況而對症下藥。看書,確實是沒有辦法像和老師一起談,因為有許多的經驗是不會從書本得到的而是從自己的觀察中看到,然後再向老師報告時,老師才會再次糾正一些觀念及該注意的地方。

所以自己再次重拾方法練習,也同時有了信心。從芙蓉到居鑾參加佛青營的路途中,充滿著波折。自己原本應該從芙蓉直接坐車到居鑾,但是沒那麼早的巴士所以就乘搭到ayer hitam後再轉車到居鑾。怎知,我竟然在ayer hitam 的收費站下車,需要步行到ayer hitam的巴士站是大約1公里遠。此時,我告訴自己的福報真的不夠啊!過後,就開始祝福自己,願自己快樂,無危險,無精神上的痛苦等。。。。。過了幾分鐘,竟然奇蹟的事情發生了!一位友族軍官邀我上他的摩托,送了我一程。我的內心是多麼的高興及感恩,原來慈心確實有這樣的回報的。經過這樣的事情後,更加地奠定了我對慈心的練習,之前我一直都把注意力放在vipassana的練習所以都沒好好地把慈心練起來。

願我在新的一年可以更加精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