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了一个寿宴,是为他而宴请了一班亲朋戚友。由于是其多数都是友族通婚,所以不难发现友族和我们一起也似乎没有什么芥蒂的,不像外面的政治世界闹得纷纷扰扰。不过有趣的是我发现现代的华人对于自己中华文化的传承尤其是拿筷子,都没办法好好的掌握。当然会不会拿筷子并不能代表些什么东西,只是真的我们的社会没有这样的传承文化,毕竟骨子里面还流着炎黄子孙的血;当然这些还是可以被探讨的因为是不是要本土化现在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因为我们的首相的远景是一个马来西亚。
在拥有一个马来西亚的大前提,何谓一个马来西亚?所有种族需要抛弃各自的文化特色还是融合各大名族文化来作为马来西亚本土文化?华族,有些怎样的民族特色?过去还未独立以前,英国殖民地时期对马来亚各种族所诠释的是否依然存在现今的社会里?
其实在之前就有读过一位朋友对方言传承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因社会的需求所以比较主流的语言当然还是英语/华语/国语为主,但是各个籍贯方言的使用就可能被别人忽略了。方言的使用真的是有一种亲切感的存在,比如吉隆坡/怡保都是马式广东话为主,北马区(太平/槟城/吉打)都是福建话,彭亨/丁加奴--广东话也比较普遍,但是这些都是属于比较潮流的方言,每个人都略懂一二。在古晋来说,海南/兴化方言就比较少用,在于传承上就可能比较困难。不过,这也是感性的因素也只是个人意见,因为有了这些方言或没有掌握这些方言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太多的障碍因为时代的趋势是向英语的发展,只要掌握英语,大部分世界各地都可以运用得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