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會,一路來都是我抗拒及不喜歡的;對它的刻板影像都是大家一味地在拜,還是屬於往外求,和佛菩薩討價還價;如果您保佑我XXX,我就XXX等……感覺好想恐嚇佛菩薩,如果你不這樣,我就會那樣。這幾天因梁皇法會,很多人問我:開始工作了嗎?應該要和佛菩薩求,如果要我繼續護持道場就應該把我留在古晉。想一想,謝謝這麼多人關心我也看到他們可愛的地方……
頌讀經文還是有其好處,要深入經藏,智慧才入海。但惟有現在人都崇尚法會多過了解經內的含義,都有跟風的傾向,無論哪個修行的法門都好,都有共同的弊病,大家都會說這個好那個好,但只有在自己認為的世界裡面認為自己的是最好的,這也太過武斷及誇大其詞,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及因緣。
梁皇寶懺共10卷,從信仰三寶至發願都是當時寶誌禪師等法師在編輯這部經典時想讓誦讀的人可以從信入門,讓後懺悔業障至最後的發願密護根門。今天的一段經文讓我影像深刻,勝鬘經言:要守護好六根。因為有禪修的經驗,所以知道根門扮演的角色。所以,經文的內容應該是可以提供修行的方法,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經上也太多值得我們去研讀的地方,但是礙於我們自己本身中文造詣、對於佛教專有的名相生疏及在讀誦時應該什麼心態都非常重要。
在每一卷的最後都有一個贊,我特喜歡,但是也特傷感,因為看到要等到龍華三會才見到彌勒佛,那時我心裡在想,還要等56億年(不確定是56億年還是56億萬年),我還要等這樣久嗎?其實我喜歡觀察在誦經或者拜懺時的起心動念,有時也是會遊魂似的出竅,然後在覺察時再專注。
或許這還是我自己的觀察經驗,原來拜懺和禪修還是可以這樣地結合,或許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應該這樣地注意身心的變化,無論是誦經拜懺還是禪修都應該知道為什麼而做,那才是最重要的。
p/s:也感恩有這樣的因緣讓我有那樣的機會拜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