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23, 2011

拜 梁皇寶懺之心得


法會,一路來都是我抗拒及不喜歡的;對它的刻板影像都是大家一味地在拜,還是屬於往外求,和佛菩薩討價還價;如果您保佑我XXX,我就XXX等……感覺好想恐嚇佛菩薩,如果你不這樣,我就會那樣。這幾天因梁皇法會,很多人問我:開始工作了嗎?應該要和佛菩薩求,如果要我繼續護持道場就應該把我留在古晉。想一想,謝謝這麼多人關心我也看到他們可愛的地方……

頌讀經文還是有其好處,要深入經藏,智慧才入海。但惟有現在人都崇尚法會多過了解經內的含義,都有跟風的傾向,無論哪個修行的法門都好,都有共同的弊病,大家都會說這個好那個好,但只有在自己認為的世界裡面認為自己的是最好的,這也太過武斷及誇大其詞,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及因緣。

梁皇寶懺共10卷,從信仰三寶至發願都是當時寶誌禪師等法師在編輯這部經典時想讓誦讀的人可以從信入門,讓後懺悔業障至最後的發願密護根門。今天的一段經文讓我影像深刻,勝鬘經言:要守護好六根。因為有禪修的經驗,所以知道根門扮演的角色。所以,經文的內容應該是可以提供修行的方法,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經上也太多值得我們去研讀的地方,但是礙於我們自己本身中文造詣、對於佛教專有的名相生疏及在讀誦時應該什麼心態都非常重要。

在每一卷的最後都有一個贊,我特喜歡,但是也特傷感,因為看到要等到龍華三會才見到彌勒佛,那時我心裡在想,還要等56億年(不確定是56億年還是56億萬年),我還要等這樣久嗎?其實我喜歡觀察在誦經或者拜懺時的起心動念,有時也是會遊魂似的出竅,然後在覺察時再專注。

或許這還是我自己的觀察經驗,原來拜懺和禪修還是可以這樣地結合,或許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應該這樣地注意身心的變化,無論是誦經拜懺還是禪修都應該知道為什麼而做,那才是最重要的。


p/s:也感恩有這樣的因緣讓我有那樣的機會拜懺……

Sunday, July 17, 2011

入世佛教 socially engaged buddhism

入世佛教与自修,是结合还是冲突?

昨晚听了拿督洪祖丰居士关于入世佛教(socially engaged buddhistm)一词时,觉得非常熟悉,原来是在一行禅师的书中他提及过关于这个运动,是他在西方弘法时运用这个字眼来诠释当时僧伽在反越战时的共同运动。洪居士指出在缅甸及斯里兰卡等地同样地在上个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都有不乏僧侣用和平但激烈的方式来对抗当时当政的政府,因为不满当时政府的政策所以应用佛陀的教义在经济、政治、环保等议题上,抗争不公义的事情。

入世佛教,也被称之为“左翼佛教”,与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及印顺导师的“人间佛教”,看起来是有相似但是实质来说,入世佛教还是较主动而人生佛教或人间佛教还是较注重在自利后利他。除此之外,来自印度的安贝卡博士、泰国的佛使比丘与萧素乐博士都是有入世佛教思想及代表性的理论建构者。

洪居士在讲座会上呈现了一个在越南的法师因为要求当时的总理要和平对待佛教徒及天主教徒而公然在街上自焚,虽然他采用了激烈的手段来争取,但是从他写给总理的信件中,他是希望总理可以公平给予越南人民信仰的自由,字里行间都找不到仇恨。有个纽约的记者记录了当时那位法师自焚的情景,他描述说:“当时虽然空中飘着烧焦的气味,但是法师依然安详地坐在那里,身体慢慢地萎缩,与在场的其他哭泣的民众呈现出强烈的对比。”

其实入世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诲,因为当时佛陀也:

1. 反对牲祭

2. 反对阶级限制

3. 普及教育

4. 设立女众僧团

5. 介入政治

所以在整个入世佛教与自修方面,是冲突还是融合,洪居士认为在整个拿捏的程度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僧侣在介入政治时而荒废了自修的时间那肯定还是不妥的。

后语:马来西亚的佛教徒还是比较倾向人间佛教,洪居士认为“马来西亚的佛教徒”还是怕死的,不过我还是保留这一点因为从上个星期所发生的大集会中,我所知道的佛教徒都参与了。在佛陀缘起的教化下,无论是入世还是人间佛教,依然还是个人的选择。

附上:游祥洲教授的“論全球入世佛教教之發展進路 之發展進路——兼論其涉及公共事務時之政治取向”


Friday, July 1, 2011

修行(一)

時間難過 秒秒過 分分過

鐘鐘過 天天過 月月過 年年過


日子縱使難過還得過

畢竟事情總會過

看看自己想要怎麼過

嘴中常掛無常說

煩惱就不知所措

還時常出錯

想要心情怎麼開闊

就千萬不要懶惰

好好修行求解脫

莫要再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