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全国教师佛学研修班【烦恼即菩提】
研修班办了20年,第一次越洋参与,为的是不要浪费钱只去一个活动。这次的营收益慢慢,因为是让自己进修的时间;另外还有一个吸引点是法鼓山常藻法师是主题讲师。法师在主题讲座里有很多点是触动到我的,而且和禅修真的是相符合的经验。
烦恼,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一堆感觉,这些感觉是在身体上,这些都是内观得来的。法师说,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把烦恼的原因怪在外境上,以为只要外境改变了,自己的烦恼就会消失,但是其实是和自己身心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常常都不断地加强烦恼的根源(贪、嗔、痴),随顺追求或者抗拒对立,这些在顺境或逆境中的烦恼的惯性让我们有设定了一些框框。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在我们的六根对六尘时产生的六识,有着喜欢、不喜欢、期待的习性是让我们造业,同时也是继续轮回的因。我们都很抗拒烦恼,其实我们应该感谢烦恼的提醒,因为它让我看到烦恼的因。我们常抱怨我们的烦恼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却不知道这是对法身慧命的伤害。【众生都是执相而不见性,故心为境转】。我想着在禅修中所获得的经验相同,从中获得的智慧是让我们更加清楚掌握心的运作。众生都是执着相而不见性,故心为境转,很多人常常会把心摆在目标上,却不知道其实目标只是我们生命本身完成的一小部分。在生命的长河里,其实过程才是我们生命的主体,生命过程的累积会决定我们生命的品质在哪里。
【外境再好,带着我执,即不会快乐自在】,我执的意思是凡事站在自己的立场,自我为中心来思考,这样的一个角度只能看到片面,不是实相的全部。。如果一味的只在乎结果,会让自己看不清楚自己心的运作,很多人都是带着有框或是有色的眼镜看世界,所以看到的事项也只是片面的,然而却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部。所以佛法是需要一点一滴地落实在生命当中,这一点只有透过跟生命的连结才会理解的。
在这种种的烦恼当中,其实都是我们怎么看待它来决定是不是烦恼。如果能够转换一个心态来看待,那就是我们学习的时候,让我们学习如何接受不同的体验。它不一定是挑战,它只不过是一种体验,如果能够转化,它便不是烦恼而是智慧。遇到境界的时候要学会以一颗开放的心去接受外境因缘的变化,让自己像个小孩一样去体验每一个现象的变化。放掉自我的立场,用欣赏、享受、好玩的心去看待如此的因缘会带给自己怎样的成长。
所谓的智慧,不从外求,是要回到自己的身心运作,时时刻刻觉察自己心的运作。智慧存在于我们所有的困难和困境中,菩提亦是从烦恼中长养出来的。没有人生困难的磨练,智慧是没有办法长养出来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